日前,江西省工信廳、省生態環境廳、省住建廳、省水利廳、等11部門聯合發布《江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(2021-2025年)》(下稱《規劃》)。《規劃》明確劃定重點開采區47處,重點開發水泥用灰巖、熔劑用灰巖等礦產;積極推行“凈礦出讓”,推動建設儲量規模1500萬噸以上、生產規模100萬噸/年以上的礦山,促進砂石資源規模開發,保障機制砂原材料供應。
具體政策上,為緩解礦產資源供需、生態環保等突出矛盾,《規劃》提出要圍繞實現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戰略目標,加快礦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做優做大做強裝備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優勢新興產業,提高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,延長產業鏈,推進礦業高質量發展。
明確到2035年,江西省礦山數量穩定在2300個左右,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至25%,達到國內平均水平;基本完成全省1840座廢棄礦山治理,治理面積6000公頃的目標,其中重點在贛江、撫河、信江、饒河、修河等長江生態經濟帶丘陵山區開展;建成23個左右省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礦業產業集群,其中新培育5個礦業集群,支撐打造5個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的產業集群。
在開采工作布局方面,《意見》明確將依據大中型礦產地和重要礦產分布特點,統籌劃定重點開采區47處,其中水泥用灰巖礦9處,分別位于樂平塢家山、彭澤樂觀、瑞昌下張—碼頭—新屋田、永豐陶唐、永豐石倉、南城蔣源、廣豐東陽、于都金雞山、上高墨山。
鼓勵已有礦山以優化礦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為目的,依法進行資源和產業整合,重點優化建筑用石料等礦種礦山結構,形成已大型礦業集團為主體的礦產資源開發格局,加強開采區內礦產資源保護和監管,提高準入門檻。
其中已有建筑石料礦山開采規模低于年產10萬噸(不含)的限期將進行進行整改,對整改未達到年產10萬噸(不含)的由當地政府依法予以關閉。新增水泥用灰巖600萬噸/年、飾面用花崗巖4500萬噸/年,穩定礦產資源供給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意見》還提出將加大熔劑用灰巖等優勢礦產探礦權13出讓和勘查力度,重點開發水泥用灰巖、熔劑用灰巖等礦產,鞏固傳統優勢產業地位,支撐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。
在砂石資源規范開發方面,《規劃》指出,在集中開采區內,積極推動建設儲量規模1500萬噸以上、生產規模100萬噸/年以上的礦山,促進砂石資源規模開發。合理確定制砂所需建筑用石料采礦權出讓政策,保障機制砂原材料供應。在保證產品質量和生態安全的前提下,鼓勵利用礦山尾礦與廢石生產機制砂,重點開展飾面用石材礦廢石制取機制砂等應用,節約資源,提高礦山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。
在綠色礦山建設方面,《規劃》明確,重點建設贛州市、德興市、永豐縣3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,引導和鼓勵彭澤縣、瑞昌市等其它地區開展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。嚴格閉坑礦山管理,礦山停辦、關閉或者閉坑前,必須完成礦山生態修復義務。著力開展1840座廢棄礦山治理,重點在贛江、撫河、信江、饒河、修河等長江生態經濟帶丘陵山區開展礦山生態修復治理。
在礦山資源管理方面,《規劃》要求積極推動礦業權“凈礦”出讓。開展砂石土采礦權“凈礦”出讓,積極推進其他礦種的“凈礦”出讓,依法依規避讓各類保護地、生態保護紅線等禁止限制勘31查開采區域,做好與用地、用林等審批事項的銜接。優化出讓流程,建立礦業權出讓項目庫,加強政策支持,提高“凈礦”出讓水平。探索建立礦山生態環境評估預警機制,重點礦山建立生態、地表水、地下水、土壤等長期監測監控體系,在用尾礦庫安裝在線監測裝置。
編輯:周若萱
---轉載請注明“文章轉自:砂石骨料網”